-
《丈量世界》
試讀
丹尼爾・凱曼
商周
- 德國20年來最暢銷的小說,全球銷量突破六百萬冊
- 金石堂、誠品、博客來各大書店排行榜暢銷書
- 盤據明鏡週刊文學類暢銷書榜冠軍逾37週,獨霸文學排行榜前三名60週
- 《出版趨勢》調查全歐暢銷書排行榜冠軍
- 《紐約時報》統計2006全球最暢銷書籍第二名
- 德國中學指定課外讀物
2013台北國際書展開幕片原著小說,2月1日上映
揭開山脈、星空的真相,需要的是一枝筆還是一支船隊?
天才遇上頑童,奇怪的人性冒險即將啟航
你是否有足夠的好奇心,來挑戰你的世界?十八世紀末,兩位德國青年分別以自己的方式「丈量世界」。一位是亞歷山大.封.洪堡(Alexander von Humboldt, 1768-1859),他不但親赴原始森林、大草原,還深入奧利諾科河,以身試毒,計算土著身上的頭蝨,還探勘洞穴,攀登火山,經歷千驚萬險,目睹海怪出沒,與食人族歡聚一堂。另一位是數學家暨天文學家卡爾.費德烈.高斯(Carl Friedrich Gaub, 1777- 1855),他不需要離開家門卻能證明出:空間是曲面的。他少了女人就活不下去,卻在新婚之夜為了要記下某個靈光閃現的公式而跳下床。
洪堡被譽為「哥倫布第二」,高斯則被認為是自牛頓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天才。一八二八年,兩人年事已高,同享學術盛譽,而且還各有各的一點臭脾氣。兩人首次在柏林碰面,但高斯人還沒離開馬車,卻已捲入拿破崙戰敗後混亂不堪的德國政局。
丹尼爾.凱曼以深沉又不著痕跡的幽默筆調,描寫兩位天才截然不同的世界觀與思路,刻畫他們的渴望與脆弱,他們生命中的極端對比、其偉大與可笑,以及他們的成功與挫敗。作者以極精緻的手法,巧妙結合了史實與虛構情節,全書豐富的想像力難得一見,充滿哲思且震撼人心,是一本精采絕倫的冒險小說。
與朋友共讀 -
《秀場後台》
試讀
西多妮-加布里葉・柯蕾特
一人出版社
我們奔跑,朝快速求生的幻影奔跑,朝熱情的幻影奔跑,朝工作的幻影奔跑,跑向無需思索的幻影,跑向不留任何遺憾、悔恨甚至記憶的幻影……
《秀場後台》是柯蕾特結束第一段婚姻之後,為了有足夠的經濟來源保障她想要的生活,到秀場演出默劇與舞蹈的巡演筆記。她利用排練的空檔、飯間等待的時候或是火車旅途間,在撕下來的報紙、餐巾或是不知名的碎紙上書寫,寫下秀場藝人們的汗水、疲勞、吃不飽、爭寵與妒忌……這些隨筆當時都發表在巴黎《晨報》的一個名為「一千零一個早晨」專欄裡的「秀場系列」中。她一個月給報社供稿兩次。最後於一九一三年出版成冊。
柯蕾特憑其細膩的眼光,生動刻劃出光鮮亮麗的舞台後,一個個隨秀場巡演維生的小人物,以他們細細瑣瑣的喜怒哀樂,重現了在法國俗文化中頗具地位、而今卻已凋零不復見的巡演式歌舞秀場的風華。
觥籌交錯、歌舞昇平的黃金年代,巴黎世紀才女投身最誘惑人心的享樂與最切膚之痛的生活,在光與影之間一筆筆描繪出完全屬於法國人的《午夜巴黎》。
法國最特立獨行、才華洋溢的國寶級女作家柯蕾特,將其在秀場巡演的見聞百態化為詩意文字,如實再現了絢麗多姿的歌舞背後,默默不斷上演的辛酸淚水與愛恨情仇。
與朋友共讀 -
《日月當空》
試讀
黃易
時報文化
黃易蟄伏五年,重出江湖巔峰之作!超越《大唐雙龍傳》,另一武俠經典。
摒棄和前瞻,烘焙和窮究,大師黃易力圖將武俠小說擴展至新的極限。經過五年的思考和沉澱,最後的結果,便是《日月當空》的面世。
這部全新長篇鉅作,預計每月出版一卷,全系列預計以20卷完結。某一程度上與《大唐雙龍傳》再續前緣,卷終的小女孩明空,六十年後登臨大寶,以武周取代李唐成為中土女帝,掌握天下。
武曌出自魔門,卻把魔門連根拔起,以完成將魔門兩派六道魔笈《天魔策》十卷重歸於一的夢想。此時《天魔策》十得其九,獨欠魔門秘不可測、從沒有人練成過的《道心種魔大法》,故事由此展開。
大法秘卷已毀,唯一深悉此書者被押返洛陽,造就了不情願的新一代邪帝龍鷹崛起武林,與女帝展開長達十多年波譎雲詭、恩怨難分、別開一面的鬥爭。而武曌和龍鷹的關係,便如「醉酒芙蓉」這樣的同一朵花,夜和日卻有兩種不同面目,又如陰暗和光明。他們間的鬥爭,等於己身的爭持,很難有明顯的界線。
女帝與邪帝的權力爭鬥,史實與虛構的結合,構成了一部傳奇的武俠小說。乘風雲歷史,大興武俠玄幻,盛世亂世更迭間,誰能一筆反撥?屢屢翻新武俠閱讀體驗,出手必令俠友傾倒,誰能派來?
唯有黃易。如反掌擊破天機,日月當空,明昭當代展讀武俠之必要。
與朋友共讀 -
《末日之旅》
試讀
加斯汀・柯羅寧
奇幻基地
全球銷售迅速突破百萬冊,售出世界32國版權!
紐約超級文學經紀公司「三叉戟媒體集團」一手打造、「藍燈書屋出版集團」一億二千萬天價競標年度重點之作、《神鬼戰士》導演八位數高額搶下翻拍權!
時代雜誌年度十大最佳小說,美國獨立書商協會重點選書(同《別相信任何人》、《不能說的名字》、《第十三個故事》、《偷書賊》、《歷史學家》),美國亞馬遜編輯推薦嚴選,紐約時報專題報導,華盛頓郵報、君子雜誌、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、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焦點新聞、聖路易郵訊報、書頁雜誌、圖書館期刊年度十大好書
《歷史學家》的織密悚然 ×《時間迴旋》的如歌動人
一切開始於那個命運的夜晚,三十二分鐘後,一個世界毀滅,另一個世界誕生。一名不知來歷、眼中充滿孤寂、背負無數回憶和故事的女孩,從此踽踽獨行,流浪過荒涼世紀。當世界來到盡頭,時間也不復記憶,她的追尋,能否有得見終點的一天?
事情開始於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夜裡。那一夜,美國軍方生化實驗計畫失控,誤放出十二個恐怖嗜血怪物,經過一夜混亂屠殺,在隔日的太陽昇起之際,世界永遠地改變了。
驚魂未定的倖存者們面對失序的世界,開始度過被恐懼所宰制的未來--恐懼黑暗,恐懼死亡,恐懼比死亡更悲慘的命運--他們在文明瓦解成獵者與獵物競逐的原始世界裡,在不知道如何擁有希望的絕望世界裡,努力為生存奮戰,竭盡所能活過每一天、每一夜。
在世界的盡頭,兩名亡命之徒,FBI探員華格斯特和六歲的孤女艾美,走遍天涯,尋找棲身之地。艾美是逃離軍方研究室的驚恐受害者,第十三號實驗品,被病毒感染存活卻沒有變成異種生物,曾經經歷喪女之痛的華格斯特因此下定決心保護艾美,不受獵捕者的驚擾和侵襲。
但是,華格斯特卻不知道,對艾美而言,劫後餘生只是更加漫長的流浪之旅開端--她將獨自走過漫漫長途,歷經悠悠歲月,來到最終的那個年代與地點,親手為不該開始的一切,畫上句點。
背負著無數記憶和故事的女孩,看透過去與現在,靈魂與夢境,生與死,穿越起點與盡頭,回答了無數的提問,卻只尋求一個解答:我是誰?
作者用精純洗練、優美動人的文筆和史詩般的壯闊篇章,描繪人類面對前所未有的大災難與無法想像的危險時,在劫後大地上堅忍不屈的漫長征途。創意十足的故事,對人心的深刻省思,崩落的破敗世界與重生的希望,皆以溫柔深情的筆觸娓娓鋪陳,將科幻與文學結合出不同以往的視野,讓本書成為卓越不凡的當代小說代表作。
得獎記錄
- 《紐約時報》專題特報
- 《時代》雜誌年度十大最佳小說
- 《華盛頓郵報》年度選書
- 《君子雜誌》年度「最佳&最亮眼」小說
- 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》年度「最值得一讀」小說
- 《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焦點新聞》年度選書
- 《聖路易郵訊報》年度選書
- 《書頁》雜誌年度選書
- 《圖書館期刊》年度選書
-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2010年六月重點選書
- 美國亞馬遜2010年六月編輯嚴選,年度百大書籍Top 20,讀者最愛作品Top 50
加斯汀.柯羅寧 Justin Cronin
出生於新英格蘭,懷丁作家獎(Whiting Writer’s Award)得主。已出版的著作包括贏得筆會∕海明威獎(Pen/Hemingway Award)與史蒂芬.克萊恩獎(Stephen Crane Prize)的《瑪麗與歐尼爾》(Mary and O’Neil)和《夏日訪客》(The Summer Guest)。柯羅寧為愛荷華大學寫作工作坊藝術創作碩士,目前擔任萊斯大學英語教授,與家人定居德州休士頓。
與朋友共讀 -
《紅狼》
試讀
麗莎・馬克倫德
商務印書館
四十年前,這群年輕人組成了野獸團,以為可以改變這個世界;但在那一場意外之後,他們分道揚鑣,只希望再也不要提起這一切。現在,首領「金龍」回來了,他要尋找過往的愛侶「紅狼」,而她早已背棄了當初的理想……
最重要的,就是絕對不能背叛「家人」,因為我們已經一無所有。
六○年代在瑞典北部魯里奧空軍基地發生一起攻擊事件,除了軍機遭到炸燬,還造成人員死傷,多年過去凶手仍舊沒有落網,軍方卻將檔案封存,對整起事件三緘其口。記者安妮卡決定探究這起神祕「意外」的背後真相,她得知任職《北方日報》的記者班尼也在追查這起事件,並且手握許多未曾曝光的資料,於是安妮卡與班尼相約討論內容,但班尼卻在約定碰面的前一晚於住家附近車禍身亡。
警方查出肇事逃逸的是一部贓車,安妮卡也找到疑似目擊車禍真相的少年,正當班尼車禍命案露出破案曙光之際,少年卻於住家遭到割喉殺害,接著居住偏遠鄉村的議員和獻身教育的幼稚園老師也遭到殺害,幾起看似毫無關聯的命案接連發生,但安妮卡發現被害人都收到一樣的信件,相似的信紙上都有著手繪的金龍圖樣,信封上也貼著雷同的郵票,這是否代表這些凶案皆出於同一人之手?安妮卡從警方透露的線索得知,這一切都和恐怖分子「雷格瓦德」有關,但這名消聲匿跡幾十年的恐怖分子為何再次出現?他真的是當年攻擊空軍基地的主腦嗎?又為何要對這些人痛下殺手?安妮卡腦海中浮現曾經目擊過金龍圖樣,但卻想不起在哪裡看過,她是否會是「雷格瓦德」的下一個屠殺目標?
- 女記者「安妮卡.班森」系列 第三彈
- 改編電影2012年6月於美國上映
- 系列作狂銷一千三百萬套,譯成三十多種語言
- 系列作《69工作室》等多部作品皆已售出電影版權
- 瑞典最佳犯罪小說女作家
- 繼「千禧」系列小說(《龍紋身的女孩》等)的作者史迪格.拉森(Stieg Larsson)後,躋身為北歐地區第二位進軍美國市場的犯罪小說作家
麗莎.馬克倫德 Liza Marklund
1962年生於瑞典北博騰省(Norrbottens lan)的皮特奧(Pitea)。瑞典(北歐)犯罪小說作家、記者、專欄作家,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親善大使,同時是瑞典第三大出版社「海盜出版社」(Piratforlaget)負責人。二十年的專欄生涯,擔任過瑞典《Expressen》、挪威《Verdens Gang》、英國《Financial Times》德國《Welt am Sonntag》、丹麥《Dagbladet Information》和芬蘭《Ilta-Lehti》等報紙雜誌專欄作家。
她以自己過去的採訪經驗,化身成一位不畏強權、勇於追求真相的女記者安妮卡.班森(Annika Bengtzon)的「安妮卡系列」,迄今已被翻譯成三十種語言發行全球,銷售量高達一千三百萬冊,也讓麗莎.馬克倫德的魅力橫掃北歐全境,成為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暢銷作者,雄踞瑞典排行榜的常勝軍。2011年與美國驚悚大師詹姆斯.派特森(James Patterson)合作的獨立新作《明信片殺手》(中文版由臺灣商務出版),使她繼「千禧」系列小說 (《龍紋身的女孩》等)的作者史迪格.拉森(Stieg Larsson)後,躋身為北歐地區第二位進軍美國市場的犯罪小說作家。
與朋友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