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bannerbanner

《當頭棒喝》是施寄青與紫靈合作以來,所記錄下的真人實案。而這些因果故事發人深省,不只是對當事人及作者本身,對所有讀者來說,都是一記又一記的當頭棒喝。

《施寄青曾經是「離婚教主」、「名牌老媽」,也是「麻辣鮮師」、「通靈終結者」。她倡議女權、性別教育與教養的書籍,如《走過婚姻》、《兒子看招》等,也為當時傳統保守的臺灣社會帶來不少觀念上的衝擊。

她自教職與婦運戰場退休之後,除了在鄉下山區過著現代陶淵明生活外,也因為處理繼父見鬼一事,意外展開十多年的靈魂旅程。自二○○六年起,因緣際會與能看十世因果的紫靈合作,以靈魂服務業的姿態,看盡各種因果緣由在漫長時空交錯下所反映的人間百態。

而這一場十多年的靈異之旅,使她逐漸明白,這趟旅程是她人生最後的課題──看透因果,以平和的心境,坦然面對生命;更願推己及人,共創善業。

千古一夢人間幾度續黃粱

文/施寄青

這是畫家奚淞在張掖一座古廟看到的一副對聯──「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 千古一夢人間幾度續黃粱」。我讀了甚好,便抄來做題目。

我有位學生為大學教席,對我以因果輪迴來解釋人、事、物,頗不以為然,他說佛菩薩能看人累劫累世,而紫靈只看人三世便用以解說因果,是否太粗糙?太不周全了?他批評得很對,但他卻不知我在書中一再強調的是,看前世今生的目的不是只管當事人前世為誰?而是這世是否依然重蹈覆轍,依然執性不改,行事為人依舊故我,如果這樣,看百世又如何?

俗諺「三歲看到大」,一個小孩三歲時已可知他未來會是什麼德性了,我做老師看學生亦如此,在學校忠厚老實的,出學校二、三十年,依舊忠厚老實;在學校投機取巧者,到社會依舊如此,教育對他們的影響有限。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,而這個本性是累世的,所以故事重複又重複,而他身邊的親友家人也跟他一起一再地輪迴轉世,因為大家習性都不改,人生功課未做完,只有再來一遍,因此輪迴百世又如何?不過原地打轉吧!需要看百世嗎?所以三世足矣,無怪乎佛法有云:「善解三世緣。」

因此前世今生的故事是給當事人「當頭棒喝」,好讓當事人好好反省,發懺悔心、感恩心,對我們遇見的所有人、事、物。誠如《一代宗師》電影中,章子怡飾演的宮二所說:「人世間所有的相遇,都是久別重逢。」給我們難處的,提拔我們的,我們看順眼的、不順眼的,沒有一件事是沒來由的,這世上沒有偶然的事,只有必然的。不管人生是順風順水或是坎坷難行,全是自作自受,全是咎由自取,怨天尤人沒有用,只能迎上前去,一一化解前世的恩怨,讓自己這世好歹也混個畢業,而非死當,重來一遍,一再沉淪,要到哪世才開悟呀!

楊定一博士在《真原醫》書中說;談到因果、業力,多數人會直接聯想到宗教,這其實是個謬思!「因果律」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,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「作用力/反作用力」原理就已揭露了因果律。萬事萬物不過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無盡序曲,直到時間終止方休。真正的因果律是跨越時空障蔽的,許多物理學家已體會到,緣起和因果是真實不虛的,……。

打個比方;因果關係就像網際網路,上網發個信息,就會一傳百、百傳千的流布出去,無遠弗屆,不分晝夜地輾轉傳遞,萬一你發覺是錯誤的信息,想要回收已無從回收,即便你發更正聲明,當初收到你錯誤資訊的未必會看到,即便你有心改過,仍有人受害,這個責任你不要負嗎?同理,你發一個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信息,就會讓千萬人受惠,大家紛紛按「讚」,你自己也會因別人受惠而感到安慰。有一句成語「為官一日百代愆」,作官一天會使百代子孫受罪,因你一個錯誤的決策讓多少百姓遭殃,甚至遺害百世,受害人的恨怨全投射在你身上,怎會有好報應?而這樣的反作用力會禍及子孫。另一句成語「身在公門好修行」,因為一個好的決策讓多少百姓受惠,甚至流芳百世,如李冰父子修築的都江堰,至今還嘉惠百姓,惡行善行的影響是超越時空的,一如網際網路,這就是因果律。

所以菩薩畏因,「因」即我們的「念頭」,因為「萬法唯心造」,我們的念頭即作用力,它會造成實相,更會帶來反作用力。所以我們要慎始於「念」呀!以善念對待眾生,以善行為人處世。這是我自己看前世今生的體悟,願與有緣朋友分享。

因果之書,自省之書

陳蕙慧(資深出版人,群星文化出版顧問)

很偶然的機會見到了施寄青老師。雖然一直都儘量不要存著念見去揣想他人,但我心中不免還是浮起一些印象:語不驚人死不休,得理不饒人。而這些好像都與表達有關,她背後堅定的見解與主張反而印象是淡的。 我沒有先去網路上搜尋施老師近年的動態,一向,我願意先從讀書稿開始。因著特殊的緣分,群星文化發行人文真有緣取得施老師近年文稿,囑咐編輯部主管轉來印好了近二十萬字文章讓我搶先拜讀,這時我心底仍是沒有譜的。

大批文稿書寫的是這些年施老師在網站上發表的文章,她與一位通靈者「紫靈」聯手為別人看前世今生的初始與經過。乍聽是這樣的主題,讓我想起早些年讀過的《看神聽鬼》、《通靈者說》,一方面想著當時讀《通靈者說》時,已經沒有讀第一本的新鮮感,時隔近十年,若依然是同質性很高的作品會有市場嗎? 一個週末,我懶懶地拿起那一疊稿子,不知不覺已一口氣讀了好幾千字。等我回神,站起僵硬的雙腿,又倒了杯茶,迫不及待地繼續往下讀,那一個下午,我竟讀了近五萬字! 在老師講述她與紫靈如何從極困難的合作方式中,也就是,具有通靈能力的紫靈在守護觀音的指導下,將她於事主身上所見到的種種影像,透過詳細的描述,由施老師以其豐富的學識,從影像中的建築、衣冠、服飾、器物等等解讀或找尋出線索,進而與事主現世的經歷串起連結,嘗試找到今生為何發生如此遭遇的根源,而當這與因果息息相關的「近乎答案的答案」水落石出了,施老師又竭盡所能地幫助事主化解災厄,以求身心安頓。 慢慢地,在這過程中,施老師自身也發生了變化,似乎,到了晚年的她,從這些可謂匪夷所思、驚心動魄的案例中,也一點一滴得到了自己生命裡「近乎答案的答案」。 我擱下手上的稿子,在書架上找到《看神聽鬼》、《通靈者說》,重新閱讀。我感到在手上這份暫名為《前塵舊夢》的文字裡,有一個非常不同的施寄青,然而又有一些地方始終清晰不變。

在《看神聽鬼》、《通靈者說》裡,我依然很快跟隨施老師引人入勝的文字,進入當初她為何一頭栽進神鬼世界的敘述裡,她破碎的家庭、匱乏的親情、黯然收場的婚姻、滿腔的濟世熱情、對不公義世間與法律體制的憤慨、盡一己之力為善助人的呼籲和行動、靈異之旅的探索反思與踢館⋯⋯,我真真切切讀到了,在這兩本相隔十年的文稿裡,這些要素已有著明顯不同的比重分配。 可以說,不論《看神聽鬼》,或後來定名為《當頭棒喝》的這本新書文稿中,不變的是施老師累世的性格:「自省」、「急公好義」、「清高不隨俗」;改變的是幾經人世淬鍊的氣質:「超脫」、「和緩」與「接納包容」。

我很偶然地見到了施老師。不。因為合作出版事宜得以面見施老師之後,我不禁想,是命運或上蒼安排我在人生的某一時刻見到了施老師,聽到了她歷經風華轉折的諍言與智慧之語。乍見時,有些深的印象還在,例如,腦筋靈動、觀察入微、正直豪爽;有些淡的印象強化了,例如以身作則在各種小地方行善,對諂媚貪妄的世道不假辭色但循循善誘,希望在有生之年猶能貢獻一己之力為蒼生造福⋯⋯ 於是,我對工作夥伴說:「讀施老師的文章,不啻處處都是當頭棒喝,而我需要這樣的當頭棒喝。」而這本書就在眾人的努力下誕生了。 當頭棒喝,意在讓人反躬自省。施老師最讓人欽佩的就是這種時刻不敢或忘的「自省」功夫。因為因果,我們懂得自省;因為自省,我們可以變得更好。

《當頭棒喝》,是一本因果之書,也是一本自省之書。


立即
結帳

回到
頂端